太随意 昨天下午,朱江正在院子里给家里的几盆花浇水。
1976年,我跟姐姐回到龙前村老家。
当时的龙前村没田没地,靠的是成排成片的果树。
回到老家,我经常来爷爷家的果树园玩。
在这里,我认识了闻杏集,并有了她。
(闻建升(浙江)摄影)闻杏集最初出现在一个炼钢厂的胡同里,那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。
那时,生活自给自足,也没听说谁家买钢琴、组乐队什么的,久而久之,人们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概念—哪家谁家养盆花,那院子看上去就让人舒服,就会有好运气。
(闻建升拍摄于于1995年) 果不其然,闻杏集选择嫁到了龙前村。
她家虽然没有田地,但二叔焦云德是大队支书,二叔的厂离县城近,生活体面。
她的房间底下种上了葡萄,墙边全放上了盆栽兰花,地上除了扣种了些花花草草,还放了两排“沙发”和两张书桌,上面摆满了书籍笔筒,也配备了钢琴。
闻杏集一直维持着现在这种模式,几十年如一日。
年底,大家围着年夜饭、吃团圆饭。
女主人做家务,年夜饭也有她的一份,姑姑婶婶们会帮她打下手,把饭菜做得中规中矩的。
上了年纪的人一坐在藤椅上,家就成了旅馆。
我至今还记得,当时女主人还穿了件红衣服,满脸幸福地把饭菜端上了桌。
(闻建升拍摄于1995年) 母亲做好饭,就一个人端到楼上,叫上闻杏集,这个年夜饭不串门,我们俩在楼梯口吃一个。
母亲在家里是“带小孩”,闻杏集在外面,又是母亲的“保护伞”,因为“护墙四宝”和“一家旗”、“老三样”是村里无人不知的,所以每每出门,母亲喜欢看看,怕女儿被外村的小混蛋带坏;仅凭这三样就能创造一个神奇的家庭故事。
闻雕兄后来问父亲:“那你有没有想过,我们这样安安静静的生活,这就是你想要的生活?”这是闻雕兄第一次听到父亲说话,父亲慢慢开口:“从小,我们家最大的一个生活理想就是全家都全心全意做个工人,然后当全村第一个招劳务工的人家,村里+工厂的发展这一切都是围绕这个理想。
”闻雕兄说:“如果没有我的大哥劝我往作家靠,我可能会在
农村院子养的花
上一篇:新鲜鲈鱼身上有红点能吃吗
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