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效与作用美食天下 大红菇历史悠久,主要产自云南省安宁市郊的天生山,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就奉作贡品进贡朝廷,清代乾隆皇帝六次巡临所城安宁,品尝大红菇后也赞不绝口,从此流传至今,曾作为朝廷贡品,现在安宁市天生山已建立安宁大红菇生态科技示范园区,有望在“十二五”规划中重新打造成集休闲、观光、旅游于一体的观光园区。
大红菇是我国独一无二兼有药用、食疗的著名野生珍稀食用真菌,被誉为“菌中之王”,属国家一级珍贵野生保护植物,有“天然红宝石”之称,“女神菇”、“东方神菇”、“美容菇”等美称。
其营养价值极高,长期食用具有防癌、降压、和血、健身、美容和延年益寿的功效,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,名闻遐迩。
大红菇(又名革菌)是一种伞菌、担子菌及栅菌的复合体,属于真菌界、担子菌纲、层菌纲(又叫黑伞纲),伞菌亚门、层菌亚门、柄锈目、红菇科、红菇,少数基部膨实呈白色。
另外,分裂素是由瓦尔堡( vollbock)、马丁( martin)和瓦克斯沁( vax ink)于1903年从黑腐朽的树干上获得的,能使菌体迅速生长,并发生穿透生长。
1933年,俄国人 forte 和北极地区的帝国收集人 kuhl 和传教士 m. c. perkington 将其分离出来,命名为汁液菌,也称汁液发霉菌,现今人们仍将其统称为黑腐朽细菌,拉丁学名为 Puccinia sor bifida m.。
孢子形态根据其形态与颜色,可将其分为4个种:状态—汁液菌群生长在潮湿至流水不多的森林中,其子实体为拱圆形或稍扁平,呈青褐色、紫色、烟褐色至暗褐色,直径1~10厘米,厚度0.5~1.5厘米;菌褶变异很大,一般背腹面平,扁褐色、褐黑色、紫褐色至锈褐色,有粉状物质,长短不一,边缘内卷。
其孢子印黑褐色。
状态—乳汁菌群生长在污染的土壤中,其孢子的形状、大小及颜色、颗粒性质有很大的变化,有胶体状、颗粒至粉末状,为橙黄色、橙红色至暗黄色,直径1—3厘米,高度2.5—10厘米。
孢子印白色;孢子传播孢子的方式随环境条件而不同,特别在潮湿时,可借助水滴飞溅传播;菌褶稍有延伸